第4章 活着为什么(1 / 2)

恋上你看书网 www.630book.com,最快更新易中天中华史:百家争鸣最新章节!

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

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。

因此,每个人都该真实而自由地活着。

这就是庄子和庄子学派的人生态度,

也是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。

我的人生与你无关

庄子的太太死了。

朋友死了太太当然要吊唁,因此惠子去看他。

惠子就是惠施。

惠施是宋国人,学派属于名家。他没能留下著作,我们只能到别人的书里去看。不过,作为庄子的朋友和论敌,他在《庄子》一书中总是输家。

有一天,庄子和惠子在桥上休闲。

那时还没有工业污染,河水想必很清澈,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在水里游。于是庄子便说,你看那浪里白条,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,这就是鱼的快乐啊!

惠子说:你又不是鱼,哪里知道鱼的快乐?

庄子说:你也不是我,哪里知道我不知鱼乐?

惠子说:这就对了!我不是你,当然不知道你;你不是鱼,也当然不知道鱼。

庄子说:不对!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。你一开始就问我,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?那我现在就告诉你:我就是在这里,在这桥上和水里知道的![1]

显然,庄子这是诡辩。因为惠子所谓“汝安知鱼乐”,是问“怎么知道”,不是问“从哪知道”。回答“从这里知道”,岂非文不对题?

但庄子的强词夺理,却表明了他的态度。

什么态度?

我的人生与你无关。

是这样吗?

是。

实际上,庄子未必不知道自己是诡辩,也未必真知道鱼是否快乐。他说“鲦(读如条)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”这句话,不过因为当时他自己很快乐。

这就叫“移情”,是一种审美的态度。有此态度,则万物无不有灵,也无不有情,还无不有趣。

这样看,惠子反倒是煞风景的。

所以庄子要强词夺理。他其实也是在表明态度:人活着,要开心。开心就好。为什么开心,别问!

要问,也问你自己。

对!我行我素。

因此,当惠子前来吊丧时,便看见庄子正以一种傲慢的姿势坐在那里,敲打着瓦罐唱歌。

这似乎太不像话。

于是惠子说:人家跟了你一辈子,给你生儿育女,现在不幸去世。你不哭已是不近人情,居然还要唱歌!这不是太过分了吗?

庄子说:不是这样的呀!她刚去世时,我又何尝不悲痛。只是想到一个人的生命,从无到有,又从生到死。这生老病死,不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吗?现在,她安安静静地躺在天地之间,踏踏实实地睡着了,我却在这里鬼哭狼嚎,岂非太不懂得生命的真谛?[2]

这可真是看透了死亡。

死亡即大限。看透了死亡,也就看透了人生。

也许,这又是对杨朱的继承。

杨朱说,天下万物虽然生态各异,但终有一死则完全相同。活十年是死,一百年也是死;仁者圣人要死,恶棍傻瓜也要死。活着时是尧舜,死了是腐骨;活着时是桀纣,死了也是腐骨。腐骨跟腐骨,有什么区别?[3]

好嘛!死亡面前人人平等。

下面的结论也顺理成章:

既然难免一死,那又何必纠结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想怎么着就怎么着。所以,你死了我可以哭,也可以笑,还可以唱歌。我死了也一样。因为我的人生与你无关,你的人生也只属于你自己。我们各人过好各人的吧!

但,既然终归要死,那又何必活着?

这得想想。

杨朱的回答是:既然有了生命,那就只能活着,还得好好活着。这就叫“且趣当生,奚遑死后”——过好当下每一天,别管死后怎么样。

那么,什么叫好好活着?

或者说,人活着,为什么?人生一场,干什么?

对此,先秦诸子也有不同的态度。这些态度,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。只不过,他们有的是发表宣言说给我们听,有的是身体力行做给我们看。

先看孟子。

要做就做大丈夫

孟子的主张,是要活就活出个样儿来!

什么样儿?

大丈夫。

什么是大丈夫?

万物皆备于我;不怨天,不尤人;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[4]

孟子是大丈夫吗?

是。

有一次,齐宣王派人来说:寡人原本应该去看望先生的。可是寡人感冒了,不能吹风。如果先生肯来,寡人就上朝,不知能让寡人见到先生不?

孟子马上说:不好意思,碰巧臣也不能吹风。

其实孟子没病。

而且,他还原本是准备去见齐宣王的。

那么,孟子为什么要装病?

因为直觉告诉他,齐宣王是“托疾以召”,也就是借口生病来召见他。这当然不行。[5]

对此,孟子曾做出解释。

孟子说,天底下最尊贵的有三样:一是爵位,二是年龄,三是道德。在朝廷,看爵位;在乡里,看年龄;要平治天下,就首先看道德。因此,哪怕贵为国君,也只能登门求教,哪有随随便便把有德之士呼来唤去的道理?[6]

所以孟子宁肯装病,也绝不迁就。没错,孟子跟孔子一样,也想游说诸侯。但他同时认为,这就先得不把那些家伙放在眼里,叫“说大人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”。[7]

为什么能这样?因为他有他的财富,我有我的仁德;他有他的爵位,我有我的正义。我们又不比他少什么![8]

难怪他能办“国王培训班”了。

其实孟子的培训班,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。齐宣王和梁惠王,算是上了分数线。惠王的儿子襄王,孟子就看不上眼,说是“望之不似人君”。[9]

对于这类上不了培训班的国王,孟子的说法是:我不屑于教育他,就是在教育他。[10]

如果考试及格呢?

也不能跟孟子平起平坐。孟子曾经借孔子的孙子子思之口说:论地位,你是君,我是臣,哪敢跟你交朋友?论道德,你是徒,我是师,怎么能够做朋友?[11]

这就是傲骨了。

傲骨,是士人的气节。

的确,人不可有傲气,不可无傲骨。有傲气则骄人,无傲骨则媚人。不骄不媚,是为大丈夫。

那么,怎样才能成为大丈夫?

养浩然之气。[12]

有了浩气,会怎么样?

浩气充盈胸中,就是“美人”,叫“充实之谓美”。如果还能放射出光芒,就是“大人”,叫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”。如果这光辉还能感化影响别人,就是“圣人”,叫“大而化之之谓圣”。如果这感化和影响还不知不觉,就是“神人”,叫“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”。

美、大、圣、神,是人格修养的四种境界。[13]

境界是需要提升的。但,只要有此浩然之气,就会以天下为己任,以正义为担当,至大至刚,至正至强,光明磊落,坦坦荡荡,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。

当然,他也任何时候都会敢于直言。

于是,孟子所向披靡。

有一次,孟子到齐国某地视察。

当地的地方官,叫孔距心。

孟子问:如果手下的战士,一天之内三次失职,大夫您会开除他吗?

孔距心说:等不到三次。

孟子说:大夫您已经超过三次了。因为贵地的灾民和难民,老弱暴尸荒野,青壮流离失所,已近千人。

孔距心说:这不是距心力所能及的。

孟子说:替别人放牧牛羊,却找不到牧场和水草,是该把牛羊还回去呢,还是看着牛羊死去?

孔距心说:距心明白了,这是距心的罪过。

孟子回到国都,对齐宣王说:王的地方官,臣认识了五个。知道自己罪过的,只有孔距心。

齐宣王说:这也是寡人的罪过。[14]

呵呵,这是怎样的侠义,又是怎样的坦荡!

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

为行义,活见鬼

孟子行侠仗义,墨子装神弄鬼。

这样说,也许冤枉了墨子,因为他可能是真的信鬼信神。为了证明鬼神的存在,墨子曾经讲了大量活人见鬼的故事。结果,却让他狼狈不堪。[15]

有一次墨子病了,一个名叫跌鼻的学生便来质疑:先生为什么会生病?先生怎么可以生病呢?

这话奇怪!

是人就会生病,墨子怎么就病不得?

因为墨子说,鬼神无处不在,无所不能。谁要是实行兼爱,做好事,鬼神就奖赏他,让他走运;谁要是不兼爱,做坏事,鬼神就惩罚他,让他倒霉。

生病,就是鬼神的惩罚。

于是跌鼻问:先生不是圣人吗,怎么会生病?是先生的言行有什么不对,还是鬼神瞎了眼睛?

墨子当然不能认账。于是他对跌鼻说,我生病,不能证明什么。一个人生病,原因多得很。天气变化啦,工作太累啦,等等。这就好比一栋房子有一百个门,你只关了其中一扇,那贼从哪个门不能进来![16]

这话不通。

是啊,你生病,并不是鬼神的惩罚,那么请问,谁生病就是?或者说,张三生病就是工作太累,李四生病就是鬼神惩罚,这里面的因果关系,怎么证明?

何况就算能证明,也不能怎么样。因为按照刚才的逻辑,一个人的幸与不幸,可能有上百个原因,鬼神的赏罚不过其中之一。既然如此,又有什么可怕呢?

然而在墨子看来,人不怕鬼,才可怕。

墨子说,现在的天下之所以大乱,就因为人们都不信鬼神,不知道鬼神是“赏贤而罚暴”的。如果相信,怎么会这样没有底线地胡作非为?[17]

这同样经不起推敲。

比如警察,是要抓坏人的。难道因为犯罪分子不相信世界上有警察,警察就不抓他了?同样,世界上如果真有鬼神,它哪里会管你信不信!

警察,并不一定要别人相信才起作用。

鬼神也一样。

那么,墨子为什么还要讲鬼神?

为了行义。

行义就行义,为什么要怕鬼?

因为行义太难。这一点,墨子心里很清楚。实际上已经有人劝他不要多管闲事。那人说:现在,普天之下都不行义,只有你一个人在自讨苦吃,不如算了吧!墨子却说,比如一家十口,一个人种地,九个人闲着,那唯一种地的,能不拼命干吗?万事莫贵于义。我不做,谁做?[18]

可惜以此为使命的,大约也只有墨子和他的学生。芸芸众生,也包括那些大小贵族,便只能靠鬼神来约束。因为鬼神是有威慑力的。官员知道有鬼神,就不敢不廉洁,也不敢玩忽职守;民众知道有鬼神,就不敢不守法,也不敢淫暴寇乱。敬神怕鬼,是“治国家利万民之道”。[19]

但,鬼神当真“赏贤而罚暴”吗?

未必。

比如墨子本人,似乎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。他和他的学生,过的是最苦的日子。他们的行义,则可谓孤苦无援,人见了不相助,鬼见了不帮忙。

于是前面说过的巫马子,便提出质疑。

巫马子说:先生做那些义事,可是“人不见而助,鬼不见而富”的,先生却还做个没完,有病吧?

墨子反问:假设先生手下有两个助理。一个看见先生才做事,看不见就不做。另一个呢?看见先生也做事,看不见也做。请问,先生器重哪个?

巫马子说:当然是后一个。

墨子说:这就是了,先生也器重有病的。[20]

好嘛!既然一个助理,尚且应该无论主人是否看见都努力做事,那么,一个心中充满正义的人,他的行义需要鬼神看见吗?也不需要吧?

可见墨子的鬼神论,其实是对付不义之人的,当不得真,尽管这“装神弄鬼”值得我们敬重。

至于墨子自己的人生观,则从来就是“万事莫贵于义”。为此,他身体力行,孜孜不倦,不惜奋斗终生。他的救宋,就是义不容辞;批孔,则是义无反顾。

做一个正义的人,这就是墨子的人生态度。

我们祝他一路走好。

天命与使命

墨子讲鬼神,孔子讲天命。

孔子说——

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[21]

他还说——

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[22]

前一句是直接说的,后一句是子夏的转述。

至于鬼神,孔子的态度是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。如此存而不论,其实是不信。[23]

这就跟墨子不同,所以墨子要质疑孔子。

墨子说,天命论其实是暴君和懒汉的主张。因为暴君倒台,懒汉受穷,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,只会说自己命不好,把所有的过错都赖到老天爷头上。[24]

所以墨子说,如果赞成天命论,必定是统治者“不听治”,老百姓“不从事”,大家都消极怠工,这就“足以丧天下”,因此非批判不可。[25]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